1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并提出“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11月14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亦透露称,在稳外贸方面,下一步将引导银行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提升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保障能力。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外贸整体运行平稳,且结构持续优化,但未来仍存在一定增长压力,需要增量政策给予更大力度支持。为此,金融机构已经摩拳擦掌,在诸多领域进行创新。
近一个月以来,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的加速出台和实施,市场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预期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其中,10月当月出口同比增长11.2%,增速创2023年5月以来新高。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前10个月我国外贸平稳增长,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外贸质升量稳目标可望实现。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当前外需仍有一定韧性,出口新动能保持强劲增长,随着9月底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四季度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正增长。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何咏前还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其中包括引导银行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提升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保障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奇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称,近期,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导致跨境金融领域的风险点增加。
具体来看,汇率波动风险加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使得企业在跨境业务中的定价、结算、利润等方面难以有效预测。对于主要依赖单一货币进行结算的企业而言,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其利润率,甚至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
此外,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上升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吴奇聪谈道,在全球流动性趋紧的大环境下,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尤为困难。这些企业通常缺乏足够的抵押物,难以获得传统的贷款支持。企业为拓展海外市场的初期投入和流动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跨境支付和结算效率低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跨境支付不仅涉及复杂的流程,还可能遇到结算周期过长、手续费高等问题,资金在跨境流动中无法快速到账,影响企业的周转效率。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和合规要求差异较大,使企业在跨境支付中可能面临额外的合规风险。”另外,吴奇聪指出,国际合规成本上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国对反洗钱、反恐融资、数据合规要求的提升,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来满足各类合规审查。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管控日趋严格,企业需要在数据存储、安全、传输方面确保合规,这进一步增加了管理成本。”
“针对当前跨境金融领域的难题,《措施》在支持外贸企业应对外部风险、优化金融服务和提升跨境交易便利性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吴奇聪举例道,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力度旨在通过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支持保险公司进一步降低费率、简化理赔流程,并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企业提供定制化保险支持,此举意在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风险,增强其风险应对能力;优化对外贸企业的授信机制和服务效率,旨在鼓励银行根据企业的跨境业务需求,采用风险定价、风险分担等方式,扩大对优质外贸企业的授信额度。通过引入更多灵活的风控模型和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在确保风控的基础上,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贷款支持。
以位于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的某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例,该企业外汇收付款业务数量大、频率高,以往在每次办理跨境结算业务时,公司需逐笔向银行提交合同、发票、报关单等证明真实交易背景的材料。随着企业海外市场拓展,业务量增长速度较快,财务人员业务处理压力剧增。
了解到该企业的难处后,为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中国银行(601988.SH)青岛市分行根据外汇管理要求,认定该公司为展业一类客户,对其跨境收支业务优化单证审核,改为“凭指令”办理,配合网银线上化结算产品,企业跨境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无须逐笔审核,解决了企业批量办理外汇资金收付、结售汇等业务时需提交业务单证多、耗时耗力等难点、堵点问题。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外贸业态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近年来,以跨境电商为主的外贸新业态逆势上扬,已成为我国稳外贸、优结构的重要方式。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要壮大外贸新动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日前,海关总署亦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对金融机构而言,吴奇聪表示,为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措施》鼓励银行简化业务流程,推出定制化融资、结算方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时效性。
“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居民消费习惯向线上化的显著转变,为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铺路;另一方面,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不仅为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银行业服务跨境电商指明了方向。”
普华永道发布的《商业银行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银行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中能够面向电商卖家、平台、物流、仓储、广告、金融及技术服务平台等全链条参与者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资金流动效率。例如通过信贷与权益类产品方案满足企业境内外资金融通需求,通过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为电商的海外仓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方案等,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使得银行能够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谈及下一步银行在跨境金融方面的发力点,吴奇聪补充道,为了更好地助力跨境贸易发展,银行应推动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透明、安全、可追溯的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交易可信度。利用智能合约可实现自动化执行的支付、结算流程,大幅缩短交易周期,同时确保数据的透明性和安全性,降低中小企业因信用问题带来的金融门槛。”
《白皮书》亦认为,银行要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渠道加大跨境获客,丰富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打造线上场景成为国际大型银行跨境获客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提升跨境经营效率。例如,近年来,国际大型银行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物联网及分布式记账等手段不断提升贸易融资业务效率,使得传统跟单信用证业务运营成本大幅下降。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具备学习能力的交易算法正逐步在跨境金融市场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白皮书》提出,下一步银行要积极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相匹配的跨境资金结构。当前,经常账户顺差,特别是货物贸易顺差,有利于巩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增强应对外部调整的灵活性。金融账户小幅逆差,则可更好地发挥平衡作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在金融账户内部结构中,应重视发挥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未来趋向于通过放松股权比例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措施,加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度,因此,结合我国经济转型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取优质资源、积累战略资产、扩大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适度加大长期股权和债券吸引力度,控制短期外债规模。商业银行应助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套期保值和避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