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金融“活水”赋能京津冀产业链群

  昨天,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在2024年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上启动,来自京津冀的17只基金签约35家企业、投资额30亿元。京津冀联合办介绍,三地将培育壮大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赴北交所等上市,促进跨区域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钢厂的高炉里温度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过去炼铁被称为“中医炼铁”,只能靠老师傅“望闻问切”;现在,高炉装了上千台传感器,能随时感知高炉里的状态变化。

  “不仅产品质量提升了,每台高炉一年下来能省两三千万元成本。”北京智冶互联公司董事长赵宏博看准了河北“钢铁大省”的优势,开始在京津冀三地延伸布局。对接会上,这位来自高校的创业者登台路演,既寻找合作机会,又希望能引来投资。

  随着企业一步步成长,赵宏博计划三到五年内到资本市场上市,但上市前的这段路格外关键。昨天启动的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恰恰能为三地企业解决这个“成长的烦恼”。“投融资服务机制可以汇聚资本市场、基金银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新平台等科技金融要素,为京津冀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介绍,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上市条件、政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不通畅的问题。

  作为京津冀企业“家门口”的交易所,北交所已经成为助力京津冀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截至11月8日,京津冀共有3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募集资金77.51亿元。“募集资金多投向京津冀地区,覆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重点产业,支持相关产业链优化升级。”北交所市场发展部总监黄磊透露,北交所已经建立了京津冀拟上市企业动态名单库,将逐家梳理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前不久,规划面积达8000亩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迎来了首批拟入园企业。这座生态港在三地各布局了一个产业园区,与北京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等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形成了“2小时产业圈”。

  三座园区的互相配合是产业协作的最好见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是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三地优势互补,发展势头迅猛,正在加快推动区域产业链强链补链,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此次对接会上,由北汽集团、小米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等63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揭牌成立。促进会将搭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三地将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万亿产值。”促进会首任会长张夕勇说,京津冀将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产能利用率和本地配套率,通过招引和培育头部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等手段,助力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按照计划,京津冀三地将依托科技生态港招引和培育一批国内外新能源智能网联整车、关键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生态的龙头企业,加速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产业聚集、企业培育的过程也是投资落地的过程。昨天,促进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基金招商引资和投资赋能作用,吸引国内外高附加值企业加快集聚,共同推动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

  此前,京津冀三地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基金初始设立规模41.5亿元。昨天该基金与三地的6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意向投资额达14.6亿元。

  对接会上,共有17只京津冀基金的代表与来自三地的35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约,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今年融资对接会参会基金规模突破120家,较去年增长30%,现场签约企业数量及金额较去年均有大幅增长,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周浩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三地正在积极落实《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行动方案》。“我们将针对梳理出来的卡点联合攻关,对堵点进行互补性招商,聚焦关键环节强链、补链、延链。”周浩说,三省市将融汇科技金融,赋能产业链群,不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