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当货币的供应量大于产品供给,货币就会贬值,物价也会普遍持续上升,这个时候就被称为通货膨胀。
这个概念在中学课本就有教过,人人都明白,但是细分的话有多种情况,在此介绍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一种是需求增加造成的通胀,另一种是生产成本升高导致的通胀。
需求增加引起通胀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货币政策宽松,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增多;二是分配模式比较合理,大多数人都能挣到钱,都有钱去消费。
成本升高引起通胀的原因是资本集中于生产资料领域,比如资本去炒作土地、能源、大宗商品等价格的时候都会使物价上涨,其中炒作大宗商品会使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升,比如在2021年初铜价上涨了一倍多,那么下游的机械、家电产品都会相应涨价。当资本炒作土地和能源的时候会使物价全面上涨,因为生产大多数产品都需要用到土地和能源。
显然需求型的通胀是对经济有益的,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幸福感便会提升;对于工厂来说人们消费增多的时候企业销售额增加,所以利润也增加;对国家而言企业盈利好会使就业人口增加,税收也会增加,可以有更多能力升级产业、扶助乡村和完善基建、教育、医疗保障等。
但是投机型通胀却是对经济有害,首先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升高,随之产品价格上升,也相对减少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比如房价的升高就减少了居民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一般商品消费受阻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利润,导致减产和裁员的发生。
所以不能定义通胀为绝对好或绝对坏,要看引起通胀的起因,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希望推动由需求增加引起的温和通胀,通胀率在2%~4%之间最佳,低于或者超出这个范围就是通缩或者严重通胀,都对经济有不良影响。
通缩代表的是货币升值,虽然短期来看就是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值钱,人们就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消费,这样货币的流动性就会变差,企业挣不到钱,工人更会失业。
严重通胀时候呢人们都知道钱会越来越不值钱,更倾向于把钱变成现货,比如金银、房产、糖、盐、布料,只要市场上有的统统买下,这就会导致物价奇高,经济体系崩溃。
我们所熟知的严重通胀故事是民国末期的通胀,蒋介石政府滥发法币和金圆券导致物价飙升,经济崩溃。但要知晓的是通胀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所以剥削的更多是城市中中产和普通市民的财富,对于乡村地区影响较小,因为乡村地区往往货币匮乏,农民没有什么银元去换法币,粮食自给自足,也很少消费城市中的商品,所以影响不大。这也可以说明恶性通胀具有局限性,对城市影响较大,对乡村影响较小,但是在美国这种机械农业体系中通胀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入不敷出。
通胀对于富人和穷人的影响也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富人有选择权,可以选择消费、投资或者储蓄;而穷人没有资本也就没有选择权,无论通胀还是通缩都要生活,对自己有点影响但不多,况且我国近30年没有发生过严重通胀,不要自乱阵脚即可。
我国上半年CPI仅上涨0.7%,并无通胀风险,所以没必要针对通胀去进行资产配置。有人会觉得国家不是一直在放水吗?怎么会没有引起通胀?还是上文提到的那句话,通胀前提需要人们普遍可以挣到钱,信贷规模虽然在扩大,但是是在片面、有限地扩大,新增货币只流入了基建或者特定的一些行业,并没有广泛注入整个社会,居民消费能力没有普遍上升,自然就不会有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