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紧急撤侨!238个俄国人连夜逃离德黑兰让盟友伊

  

紧急撤侨!238个俄国人连夜逃离德黑兰让盟友伊朗自求多福?

  6月13日,克里姆林宫刚发警告说别去伊朗了,危险。当天,以色列的战机就开始在伊朗上空自由飞翔,和军事目标被炸得稀巴烂。俄方这个

  文化部长奥莉加·柳比莫娃亲自宣布撤离消息,语气里透着一股能跑多快跑多快的急迫。

  到了16日,238个人拖着箱子从阿塞拜疆边境逃命似的出来了。这些人里有外交官家属,有艺术家,甚至还有白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的公民。

  想想看,普通老百姓订机票都得提前几天,政府组织撤侨能这么快?说没预谋谁信啊。更讽刺的是,撤出来的不光有外交官家属,还有艺术家、音乐家。

  有网友吐槽得好:柴可夫斯基的旋律还没在德黑兰飘完,普京的专机就准备好接人了。这种川剧变脸式的外交,比什么声明都更说明问题。

  俄罗斯联邦航空运输局甚至下令,所有俄国航空公司在6月26日之前不得飞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和伊朗领空。

  这个禁飞令的有效期,暴露出莫斯科对伊朗局势的真实预判——至少半个月内,这片天空都不安全。

  这种掐点撤离的操作,像极了股市里的精准抛售。当散户还在犹豫要不要跑的时候,主力资金早就溜之大吉了。普京这次当的,就是这个先知先觉的主力。

  这哥们是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级别够高,说话够狠。他直接来了个灵魂拷问:你们在乌克兰战场见过几个伊朗兵?就这一句话,把俄伊关系的真面目扒了个干净。

  数据说话最有力。朝鲜派了几千兵去帮俄国打仗,双方还签了共同防御条约,这叫真金白银的支持。

  伊朗呢?毛都没有。不仅没派兵,今年4月还停止向俄国出口无人机。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盟友,让人怎么信任?

  更绝的是,朱拉夫列夫后面补了一刀:比起俄国士兵,伊朗更需要我们的防空系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要武器拿钱买,要人命门都没有。

  伊朗手里的俄制S-300防空系统,在这轮冲突中表现拉胯得要命。以色列战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伊朗的防空网就像筛子一样。现在想要更先进的S-400?先把钱准备好再说。

  想想普京今年1月接待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场面,让人家干等了整整一个小时。

  对比一下他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私人友谊,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在外交场合,一个小时的等待时间,胜过千言万语的表态。

  朱拉夫列夫还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伊朗现在使用的许多军事技术,都是在俄罗斯帮助下开发的。

  言外之意很明确:没有我们,你们早就更惨了。这种恩情绑架的逻辑,充满了大国对小弟的居高临下。

  从全面战略伙伴到拿钱买武器,俄伊关系的变脸速度堪比川剧。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外交艺术,普京玩得炉火纯青。

  中东一打起来,国际油价瞬间暴涨近15%,相比5月初更是涨超30%。对靠卖石油过日子的俄国来说,这就是天降财神。

  每一声爆炸,都像是莫斯科财政账户里的进账提示音。想想2022年上半年油价突破120美元的黄金时光,现在虽然只有75美元左右,但架不住量大管饱。

  有些俄国人至今还怀念那段越打越有钱的日子。网上流传的段子说得好:俄罗斯最希望的就是全世界都打起来,只要别打到自己就行。

  美国双航母战斗群开到阿拉伯海,26架加油机紧急飞往欧洲,这阵仗明摆着要在中东投入重兵。

  华盛顿的注意力被中东死死拖住,对乌克兰战场的关注自然就分散了。这招围魏救赵玩得悄无声息,效果却杠杠的。

  2023年10月加沙冲突爆发后,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西方媒体都说,加沙冲突的最大赢家就是俄罗斯。现在这个剧本又要重演一遍,普京当然乐见其成。

  他亲自给伊朗总统和以色列总理打电话,承诺当公正调解人,转头又跟特朗普通话讨论中东局势。特朗普竟然欣然同意让普京当调解人,这里面的门道值得琢磨。

  伊以矛盾积怨太深,短时间内根本调解不了。让普京去碰钉子,自己坐收渔利,这才是老狐狸的算盘。

  万一普京真的调解成功了,那就是政治资本大赚一笔;调解不成,也没啥损失,还能在特朗普面前刷存在感。

  美国人这次是动真格的。双航母开到阿拉伯海,第五舰队也神龙见首不见尾,加上26架加油机的空中补给,这个军事部署规模不是闹着玩的。特朗普虽然嘴上说要置身事外,但身体很诚实。

  从目前的战果看,这两个目标都在稳步推进。伊朗的被炸,导弹工厂被端,连F-14战机都被以军定点清除。

  但以色列也有软肋。战争打了这么久,经济已经撑不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对外经贸也基本停摆。再这么烧钱下去,就算军事上占优势,经济也要先趴下。

  伊朗这边更悲催。抵抗之弧基本全军覆没,哈马斯被打残,自顾不暇,叙利亚的阿萨德都跑路了。现在就剩伊朗孤军奋战,还得面对美以联军的围攻。

  最扎心的是,伊朗4月还停止给俄国出口无人机,理由是要改善与西方关系。现在自己有难了,却指望俄国拼命相救。这逻辑,想想都觉得天真。

  俄国撤侨的动作,就像股市的技术指标一样,预示着大势已去。连盟友都开始撤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这种见风使舵的本事,大国玩得比谁都溜。

  伊朗国内对这轮冲突也有巨大分歧。改革派希望息事宁人,保守派主张硬刚到底,军方想要适度反击。这种内部不统一,在对外作战时是致命伤。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指望别人雪中送炭,还不如自己未雨绸缪。俄国这次的冷眼旁观,给所有小国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主义课。

  俄国这次的见死不救,说白了就是大国现实主义的活教材。在这个利益为王的时代,连全面战略伙伴都能瞬间变成买卖关系。说好听点叫务实,说难听点就是无情。

  普京用一场精准撤侨,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朋友有价,利益无价。当初那些信誓旦旦的战略协议,在真正的危机面前,还不如一张军火订单来得实在。